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

影響力: 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

很幸運地Core and Corner的Tutor Dave 介紹我看這本影響力的好書, 我們也曾一起共同探討過書中所說的六個影響力法則, 在我的工作上非常受用。這是一本社會心理學的書籍,作者是羅伯特‧齊歐迪尼(Robert Cialdini),一位研究社會影響(social influences)的大師, 你很容易「被說服」嗎?作者從研究「順從感」做為出發點,利用社會心理學的「順從心理學」為理論基底,進行嚴謹的個案研究與分析。走出實驗室後,他並發現,放眼社會,不懂使別人順服可能會面臨適應問題,懂得使人順從才是迎向成功的道路。因此,他藉由此書與社會大眾分享。不僅讓成功之術得以簡單的被學習,更者,警惕我們如何不要在無意中任人擺佈。如果你仔細觀察,在生活中你可以發現許多運用影響力去達成所需目的行為:
    •    政客運用影響力騙得選舉
    •    詐騙集團運用影響力騙得錢財
    •    商人運用影響力販賣商品
    •    男女朋友運用影響力讓對方乖乖聽話
    •    朋友或家人運用影響力要求你幫他們做事情
    •    老師運用影響力教育學生
    •    ……


動物會因為看到某種顏色的羽毛而變得具攻擊性,或聽到某種叫聲就對自己的天敵呵護備至。動物的愚蠢機械式反應在人類身上亦然,當某一個觸發特徵出現時,我們會不假思索地作出相似反應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我們被難以察覺的「影響力武器」所擺佈。作者將「影響力」分為下列幾種類型
第一、互惠原則(Reciprocation)
第二、承諾與一致原則(Commitment and consistency)
第三、社會認同原則(Social Proof)
第四、喜好原則(Liking)
第五、權威心理原則(Authority)
第六、稀少性原則(Scarcity)

作者舉出許多例子,我下面就列出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例子: 
1. 互惠原則(Reciprocation) 
面臨募捐之前,收到一些恩惠或小禮物,為何就會讓我無法拒絕?為什麼我們明明不喜歡某個人,卻對他提出的要求無法拒絕?為什麼商者、超市總喜歡提供免費的「試用」、「試吃」?常見的賣場免費試吃、商品免費試用,就是「互惠原則」運用禮尚往來心理。互惠原理認為,人們應儘量以類似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。簡單地說,就是對他人的某種行為,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加以回報。如果人家施恩於你,你就應該以恩情報之,而不能不理不睬,更不能以怨報德。於是,我們身邊這一最有效的影響力武器,反而被商人利用了。

2. 承諾與一致原則(Commitment and consistency)
為何賭馬場上,賭客下注前後對同一匹馬的信心增減差異甚鉅?為什麼一些二手車商在收購舊車時,會故意高估舊車的價格?為何業務員總會先給顧客一點甜頭?承諾和一致原理認為,一旦作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,我們就會立刻受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,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。在這種壓力下,我們會想方設法地以行動證明自己先前的決定是正確的。
有公益團體勸募時,首先會問候你的健康或生活過的如何,若你回答還不錯或我很好,這些勸募者就容易對你動之以情,因為你會意識到既然自己過得不錯,拒絕捐獻就表示自己很吝嗇。這就是「承諾與一致原則」,連署活動中請你響應,你在連署單上簽了名,他們不會拿你的名字去做什麼,只是希望簽名者認同其立場,但基於「承諾與一致原則」,你極可能答應日後他們希望你配合的事。另一個「承諾與一致原則」是,許多產品促銷活動會舉辦「徵文比賽」,要你寫出個人簡短感言,頌揚產品特色,評選來稿再頒獎給優勝者。雖然業者不限制參賽者非得購買產品不可,任何人皆可投稿,但由於參賽者志願投稿,去爭取中獎機會小的獎品,則要讓文章得獎,無論如何一定得提到對產品的盛讚,因此他們積極尋找產品值得稱頌的特性,寫文章予以表述,到頭來他們用筆寫下的證言也約束了自己,讓自己相信所寫的一切。

3. 社會認同原則(Social Proof)
為何電視台要一直播放「罐頭笑聲」?為什麼電視廣告總是會找一堆產品愛用者現身說法?在遇到緊急情況時,什麼才是最有效的求救方式?為什麼當自殺事件被廣為報導時,報導所及的地區之自殺率會增加?社會認同原理認為,在判斷何者為正確時,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,尤其是當我們在特定情形下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正確時。如果看到別人在某種場合做某件事,我們就會斷定這麼做是有道理的。
我們在電視綜藝搞笑節目常聽到的「罐頭笑聲」,讓原本並不怎麼好笑的橋段卻讓觀眾跟著笑,這種人們習慣把別人覺得有趣當成決定好不好笑的依據,以致於我們聽到罐頭笑聲也有所反應的行為,就是「社會認同原則」。 
另一個「社會認同原則」的例子是,眾目睽睽下發生搶案、甚至兇殺,那麼多的旁觀者 在場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挺身而出化解危機,不能完全用「冷漠的都市社會」來解釋。因為緊急事件不容易辨別,就像路上躺著一個人,怎麼判斷他不是喝醉酒還是生病?男女吵架拉扯,怎麼判斷他們不是情侶爭執而是女性遇到搶匪?萬一報警卻發現只是別人家務事不是很糗?所以在狀況不明下,每個人傾向觀察在場其他人的反 應,以研判眼前發生的事情是否確實緊急。然而當其他人同樣也會抱著這種觀望心態,每個人都不願意在別人面前顯露出慌張的樣子,所以每個人都只在那邊你看我,我看你,每個人都若無其事似的,杵在那裡不動,最後在社會認同原則作用下,大家都放心想應該沒事吧。

 4. 喜好原則(Liking)
為什麼車展或科技展時廠商總會找Show Girl為我們展示產品?審訊嫌疑犯過程中,為什麼「好員警」+「壞員警」的搭檔方法才能奏效? 為什麼瘋狂的球迷會在輸掉比賽後向運動員和裁判行兇?大多數人總是輕易地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歡的人所提出之要求,對於這點,恐怕不會有人感到訝異。令人吃驚的是,有些我們完全不認識的人卻想出上百種方法,利用這個簡單的原理讓我們順從他們的要求。人們總是願意答應自己喜歡和認識的人所提出的要求。其實這條原則有點類似社會認同原則。只不過社會認同原則是可以由陌生人所提供的行為證據,而喜好原則則是利用熟悉的人來實現這一原則。無窮鏈銷售法就是這個喜好原則的最好證明。只要有其中一個客戶承認自己喜歡某產品,就可以向他施加壓力,問他還有哪些朋友可能喜歡這個產品,之後就可以去找這個朋友推銷產品。於是,他的朋友又介紹其他的朋友,如此就形成了一條銷售的無窮鏈。

 5. 權威心理原則(Authority)

為什麼受過正規訓練的護理人員,會毫不猶豫地執行醫生明明漏洞百出的指示?為什麼詐騙集團總是以「換裝」作為一種行騙手段?為什麼食品廣告要找穿著白袍的人來演出?權威所具有的強大力量會影響我們的行為,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,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,而做出喪失理智的行為。特別是頭銜是權威象徵,除了讓陌生人表現的更恭順外,還能讓有頭銜的人在旁人眼裡顯得更高大,更有可信度,專家即是這類權威原則的最有效的證明,電視上形形色色的各類專家就是在利用權威原則在銷售產品,因為專家就代表和有權威的人,而有權威的人可信度就高,可信度越高就意味著影響人選擇的力量越大。 

6. 稀少性原則(Scarcity)
為什麼面值一元的錯版紙幣,其價值遠遠超過面值的幾百倍?為什麼在拍賣場,人們會不由自主的不停舉牌?為什麼百貨公司要推出限量的特惠組?機會越少,價值似乎就越高的稀有性原理,會對我們的行為造成影響。對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,似乎要比獲得同一物品的渴望,更能激發人們的行動力。簡而言之, 物以稀為貴,越少見,價值越高。每當有某類東西獲取起來比較難,我們擁有它的自由就受到了限制,我們就越想得到它。奢侈品即是稀缺原則的最有力的證明,奢侈品人人都想擁有,但又不是人人都能得到,於是奢侈品的價值就顯得大,價格也高。

這六項是普遍性的原則,是因為有證據顯示,他們能在最廣泛的影響環境下將他人成功說服。但不同的文化規範、傳統和經驗,又修正著這些影響他人的力度。一項來自Stanford大學的研究報告選擇了美國、德國、西班牙和中國香港四種社會文化下員工進行實驗,發現四個地方的員工的順從要求的主要原因完全不同,但每一種都可以歸納到六項社會影響力基本原則之下。對美國員工來說,最有力的順從原因建立在互惠原則的基礎上;德國僱員受和承諾一致原則的影響最大;西班牙人受喜好原則影響最大;而中國香港的員工則受權威原則的影響最大;在台灣我認為稀少性的順從性最高。事實上,影響力是無所不在的,它們是無數看不見的線,無時無刻不牽動著、誤導著我們,稍一不慎,您還會落入有心人的陷阱,置身險境仍言聽計從。讀完本書,我企圖更能知己知彼,對外界的不當影響形成免疫,能藉此透視影響力背後微妙的人類心理,提高協商籌碼,做出最佳決策,將影響力化為個人的強大競爭力!